8月28日,第二届中国静观应用发展论坛的第二部分——亚太静观大会的翻译转播继续。会议有超过7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分享者。横跨59个国家,包括来自伊朗,伊拉克,南非等国家的代表。会议通过互联网到达世界各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来分享包括新加坡当地专家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人员分享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还有不同的方法和实践。帮助改变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心连接得更好。


亚太大会翻译组成员



陈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德舞动 ® 治疗师企业教练,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周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帕拉阿图大学(Palo Alto University) 心理咨询硕士,清华大学传播学硕士


陈皎羽(Joy)——新加坡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师,现就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从事临床心理和正念培训工作,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荣誉学位,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长期静观冥想对情绪失调的管理作用


讲者: Prof. Zindel Segal——牛津大学静观认知治疗联合创始人,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心理学特聘教授


翻译: 周玥 & 陈欣



静观修习的作用如何判断?对于患有抑郁障碍或者焦虑障碍的人来说,静观修习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静观修习怎么能够帮到这些人?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对患有抑郁障碍或者焦虑障碍的人进行10-15年的随访追踪。追踪发现发现,其中很多人实际上大部分抑郁患者可能会经历1-3次抑郁复发。


科学家们根据这些流行病数据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估算,发现抑郁患者的每一次发作,都会增加其随后的复发风险。这个复发风险约是16%。如果有人抑郁发作过4次,那么他们再次复发的风险高达64%。



1991年,Zindel Segal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资金,去研发能够预防抑郁复发的心理治疗。并与John Teasdale 和 Mark Williams,拜访了乔卡巴金参观了静观教学中心,将MBSR的教学方法整合到CBT中,形成MBCT课程。


MBCT包含8节课,每节课时长1.5小时到2小时。前4节课主要是增强学员的专注力。第6课的主题是“想法不是事实”,第7课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第8课的主题是“保持和延续静观学习”



在一项有1500名抑郁症患者参与的MBCT相关研究中,包括没有接受MBCT训练的抑郁康复患者和接受过MBCT训练的抑郁康复患者,接受过MBCT训练的患者复发风险降低了31%。证明了与未接受MBCT训练的康复者相比,MBCT为抑郁康复者提供了更显著的保护作用。



此外,在一项关于静观是如何影响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系统的研究中,通过电影的方式让被试感受悲伤。当人们感到悲伤时,大脑的一些区域很自然地被激活了,同时这些区域也与大脑的思维反刍活动有关。它们将悲伤的情绪视作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想弄清楚悲伤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来解决悲伤。


没有接受过静观训练的人,他们会更多地去思考悲伤,更少能感知到悲伤的身体感。接受过静观训练的人,变得对悲伤的身体感觉更敏感,更少去“思考”悲伤。他们因悲伤电影而升起的情绪体验得到了调节。因此允许悲伤的感受或者悲伤在身体感觉方面的呈现,就会有机会让抑郁缓解。


静观让我们允许情绪的出现,而不是回避它们。训练人们留意自我评判,并且对自己多一些慈悲。同时还教人们如何分辨什么是情绪的概念,什么是情绪的体验。


际静观三重奏—前奏


讲者: Prof. Lam Shui-Fong——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英国牛津大学静观中心顾问




我们的生活交织著种种社交关系和沟通网络。在这些关系中,我们经历喜悦、紧张、不满、欣赏、渴望、痛苦。很多时候,我们在关系中懵懵然如在梦中,受爱恶、臆测、批判不断拉扯。


这个课程建基于「洞见对话」(Insight Dialogue) 的修习。修习人际静观让我们可以更全然临在,更能照顾自己和他人,加深修习者与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性」(Mutuality)。


人际静观修习不同于一般的交谈或沟通技巧培训,是因为它的的特点在于“智慧”。对话是在较稳定的静观觉察下进行,从而让修习者的心处于清明、觉察、放松、开放中相互「对话」。每个当下都是新的开始。因此人际静观(IMP)课程的参加者需要参加者有一定的静观(静观)修习基础。


静观校园教育的基础


讲者:Richard Burnett——英国静观进校园项目创始人及教师


翻译:陈皎羽(Joy)& 陈欣



MISP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 6,000 名教师,并且服务了450,000 多名儿童。今天的目标是谈论在学校教授静观的基础和目标。


关于如何在学校实施静观,10%来自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而另外90%是如何将这个课程带进学校。Stephanie的论文介绍,静观进入学校的四个基石,分别是人,学校的看法、学校的资源,最后是把所有这些整合在一起的一段旅程。



#1

首先要关注人为社区所做的事情,需要考虑是服务对像是孩子还老师,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把学校看作一个社区,静观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学生,有老师,有家长,还有州长和支持人员。学校的整个生态是成功实施它的核心。


#2

其次是观念和看法。它与社区密切相关,在学校里设立包融团体强调静观的广泛性。通过宣传让学校每个人了解静观是做什么的,并且消除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关于让老师教授静观,需要让他们了解到静观可以帮助老师去改善一些事情。在英国静观的课程被安排在所有十年级的课表中。


#3

旅程。某天你教过孩子会喜欢上静观,认为静观可以改变他的生活,也有可能有学生不会出现在你的课堂上。无论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这是一个学校或个人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当有人离开也有人去跟随,我们需要一个团队、一群人让静观带入校园。



过去我们认为需要有一个静观学校,现在我们认为静观应该是学校的部分。静观带到学校的生态发挥作用,把静观看成学校大活动的一部分。静观进校园项目的最后一点是不要急,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决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去实践它的成果。



冥想科学中向更高质量的研究前进

讲者:Dr. Julian Lim


翻译:陈皎羽(Joy)& 陈欣



Dr Lim是一名认知神经科学家,他使用神经科学的工具,如大脑成像,试图了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背后发生的心理过程。在他职业生涯的过去 5 、6 年里对静观非常感兴趣。研究它如何影响压力和大脑功能。


几十年来,静观已被证明有助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例如,治疗抑郁症,或改善失眠症状的效果。它与改善幸福感、减轻压力以及增加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等有关。实验室的研究表明,静观对稳定甚至改善认知也有一些影响,例如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



这篇论文几年前发表,题为“注意炒作”。这是由一群非常有影响力的静观研究人员撰写的。他们说的是,静观运动和支持它的经验证据还没有被好好审视。与过去的静观研究相关的错误信息和不良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导致公众消费者受到伤害、误导和失望。


而我们的目标是让感兴趣的科学家、新闻媒体和公众知情,尽量减少伤害,防止不良的研究方法,并阻止有关静观益处,代价,和未来前景的错误信息。他们强调了一些得到提到的方面。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更统一的静观定义。例如,我们需要更清楚地了解我们应该如何准确衡量静观并达成共识。我们还需要更多神经科学,告诉我们静观实际上如何改变和影响大脑的数据。在接下来的讲座中,重点关注三个主要领域。


第一,使用客观测量或行为测试来测量静观。


其次,讨论我们需要如何收集更大的数据集并共享数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可用的资源。


最后,关于开放科学的运动,更多研究人员应该如何采用开放科学的原则来做研究。


我们现在如何测量静观呢?当我们想评估某人所谓的“静观特质或静观性格”的水平时。目前,这样做的黄金标准是通过主观报告或问卷。最常见的问卷之一被称为五因素静观量表。


在静观领域,使用问卷有特定的限制。第一个,我们称之为受试者期望效应的东西。第二个困难是语义混淆。


实验室采用的其中一种呼吸计数任务,它是在Richard Davidson理查德·戴维森博士的实验室中开发的,来研究这方面的神经成像标记。有两组人,一组在呼吸计数任务的准确度上得分高,一组得分低。我们称他们为“高静观特质组”和“低静观特质组”。我们在这些人休息时扫描他们的大脑,以查看静息状态的连接性。我们发现这两组之间的大脑连接性存在差异,例如默认模式网络和显着性网络。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自己的发现与已有研究的关于静观的大脑连接性差异的发现相融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集了 400 多人的呼吸计数数据。这是我的一位研究员所做的一项分析,查看所有这些数据集与现有静观量表的关联。她发现,呼吸计数任务的准确性与五因素静观量表FFMQ中的“有意识地行动”子量表非常相关。


接下来,Dr Lim静观研究领域需要更大的样本量的问题,元分析的工具是可以克服小型研究局限性的一种工具,将这些小型研究的结果汇总在一起。例如,针对抑郁症的静观认知疗法已经有足够的研究,表明它优于其他治疗方法,特别是在防复发方面。



最后,Dr Lim介绍了他正在开展的DELPHI德尔菲研究。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广泛的问卷调查,包括一个询问许多不同心理特征的人格问卷。


基于这些数据,最终目标是能够根据他们的基线人格特征来预测某人获得多少益处。



后工作坊预告:


静观心理干预技术的临床应用


讲者:武雅学


武雅学大夫预告在10月15-16日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会后工作坊“静观心理干预技术的临床应用”本次工作坊是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项目,同时也是回龙观医院首次分享《中国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正念(静观)认知治疗标准操作规程》,欢迎各位静观同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