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世界静心法】
公开课回顾
喧嚣世界静心法·静观应用发展论坛公开课第三场——用静观解决失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的公开课于7月6日顺利开展。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到本次公益课程,我们对公开课内容的进行了文字梳理,以便于大家回顾。
也欢迎您观看本次公开课视频,链接如下(链接时效至7月31日):https://qjz.h5.xeknow.com/s/46BEcm
Vol.1 什么是静观
贾坤老师:静观,从字面上讲就是静静地观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其实静观最初源自东方文化中的冥想。“静静观察自己身心经验的起落变化而不去评判”,当你觉察自己当下的身心经验,静静地感受、关心自己,你自然会感到放松和困倦。这就是静观。
Vol.2 静观与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
柳学华老师:静观正念于1979年在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乔·卡巴金的带领下与心理学和医学挂钩,把传统文化引入科学和医学。当时,卡巴金教授帮助在医院无法根治疾病的患者(慢性疼痛,惊恐发作,焦虑抑郁,症状残留)。他发现,经过八周减压课程的训练,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层面(如睡眠和血压)都有了很大的好转。1979年,卡巴金发布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证明了静观的科学性。此后,成百上千的研究发表,在心血管、外科、癌症肿瘤、青少年、精神科的焦虑抑郁等领域都有研究,改变了心理学,医学,以及教育领域。
Vol.3 睡眠障碍
任峰老师:睡眠障碍分为短期睡眠障碍和慢性失眠障碍。
短期失眠障碍一般由失恋,吵架,职场压力等造成,一般持续一两天到几天,在服用几片睡觉药,或应激事件结束后就会缓解。
慢性睡眠障碍分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三种情况:入睡困难:半小时以上无法入睡就是入睡困难。早醒: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以上醒来为早醒。睡眠维持:做梦,质量或效果差。
慢性失眠的判别标准:一周三天以上,持续三个月以上,且对人的正常生活的影响。
Vol.3 睡眠障碍怎么解决?
躯体障碍排除之后。三个层面:第一,症状。第二,认知情绪。第三,意识状态。
如果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可以吃点睡眠药,或者针对其他造成睡眠障碍的疾病进行治疗。至于认知层面,很多人对于睡眠的固有观念也会导致失眠:有些人认为,只有睡够八小时才是正常的,一旦只睡了七小时就焦虑。我们要解除这种认知。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自己的睡眠节律,一直睡不着是因为身体还撑得住,因此不用焦虑,慢慢等待生物钟起作用就可以了。
在意识状态的问题上,我们将平时状态分为工作状态和存在状态,现代生活,更多人在工作状态沉浸在对于好结果的追求,很难观察到身心变化。这个时候我们便需要运用到静观的方法进行调节。当我们用心找到一个节律,反而就放松了。了解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并且接受此刻真实的状态,会得到安静放松以及困倦。
Vol.4 患者案例
麦子:静观对我有很大帮助,现在已经变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前抑郁焦虑的状态,在静观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最开始会有一些杂念和情绪,我不去排斥这些想法,容纳包容他,慢慢就体会到活在当下的时候,带来一种放松,平静以及幸福的感受,而幸福的感受可能就是生命的意义。容纳接受原谅自己的抑郁焦虑之后,他们反而自然而然就消散了,睡眠也从此不再是一个障碍。
水蜜桃:19年4月接触到静观八周课程,并坚持练习,到现在情绪平稳。生活上的事已经回归正常,不再多疑敏感。我认为静观分为三个块:敏锐的觉察力,回到当下的能力,活在当下。练习的初始阶段是基础,一定要多花时间,比如一两个小时,最后才缩短到45分钟。因为静观是有临床证明有效的方法,北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极力推荐,因此我相信一定可以。至于如何坚持,对我来说静观不是个任务,他可以让人放松,爱上这个东西,像吃饭睡觉一样。静观不会很快起效果,但是是药物之外对我帮助最大的治疗方法。